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大雄的新恐龍》:長大也要勇敢做夢

2021.07.23(F)
Article/ T Ediitor

《大人也要放暑假2021》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走入哆啦A夢的世界,不可能的事彷彿都能化為可能,但這並非全然倚賴著哆啦A夢的百寶袋,而是因為有著充滿缺點的兩位主角──野比大雄與哆啦A夢,才能交織出各種天馬行空的冒險故事。
大雄雖然平庸又懶散,但卻勇於做夢;哆啦A夢雖然常在關鍵時刻掉漆,但他勇於守護大雄的夢想,更是所有人可靠的夥伴。在50週年的劇場版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裡,幾經拚搏,孩子們的夢想又再度成真,提醒著大人們:長大也要勇敢做夢。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嗎?遠在天邊的偉大夢想,小小的、屬於個人的夢想,說出口會難為情的夢想,回想起來搞笑又蠢蠢的夢想……孩提時,我們對自己的夢想深信不疑;長大後,夢想卻逐漸在現實的沖刷中褪色。

身為大人,還可以擁有夢想嗎?

別人笑你的時候,請繼續保持不服輸的夢想

哆啦A夢第一部劇場版電影在1980年登場,主題便是《大雄的恐龍》,劇情敘述大雄挖到一枚恐龍蛋化石,並以道具「時光布」還原成一隻雙葉頸龍,以叫聲將之命名為「嗶之助」,並將之送回白堊紀時代的北美洲。

後來2006年以相同劇情重製為《新‧大雄的恐龍》,到了2020年,哆啦A夢50週年紀念電影再度以恐龍為主題,這次更緊跟著古生物學愈來愈證據確鑿的化石研究,以「長羽毛的新恐龍」製作了《大雄的新恐龍》。

這次不像前作,讓大雄挖出現實中確實已被發現的「雙葉頸龍」,而是虛構了現行恐龍研究中都沒有的「新恐龍」;但在設定上卻緊貼著科學的腳步,顛覆過去恐龍電影覆滿鱗片的爬蟲類形象,讓大雄發現的新恐龍,甚至返回白堊紀時遇到的暴龍,身上都帶有羽毛,並據此推論出:「鳥類有可能是從恐龍演化而來。」

在電影的結尾,當新恐龍終於奮力振翅,以不同於其他恐龍的滑翔型態,轉為類鳥類的上下拍打時,大雄只是為自己的新恐龍感到驕傲,但旁觀的大人們──熱愛恐龍更深明演化史的時空巡警──恐怕比大雄更興奮,這無異是孩提夢想成真的最大回報。

用心對待生命,未來,你會收到現在付出的回報

如果你是單純的恐龍迷或是哆啦A夢迷,《大雄的新恐龍》不會讓人失望。而如果你是有育兒經驗的父母,陪著孩子看這部電影,更能在大雄照顧兩隻雙胞胎新恐龍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共鳴。

當包著恐龍蛋化石的時光布掀開,出現一隻粉紅色恐龍(小妙)與一隻綠色恐龍(小Q),大雄和哆啦A夢乍見幼龍的寵溺感,與世間父母毫無二致。之後小妙很快學會走路、飛行,進食也多,但小Q卻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也遲遲學不會飛,讓大雄操碎了心,不僅奉上自己愛吃的鮪魚肚肉,抱著小Q睡覺,更為牠打造專屬的飛行練習場──這些,不正是爸媽們都會遇上的育兒難題嗎?

編劇川村元氣曾在受訪時表示,這段劇情是他對育兒關係的反思,他認為在一個家庭之中,成長的除了小孩,也包括父母。大雄從小到大都被大人訓斥,也很少主動改變自己,但卻在恐龍誕生後主動學習新知、願意承擔。

比起同等的朋友身分,大雄更像是兩隻新恐龍在現代的父母,即使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成績墊底、運動白癡的廢柴,但為了因為自己才來到世上的新生命,大雄勇於承擔起照顧的責任;即使自己怎麼練習都無法翻過單槓,但卻是唯一自始至終都相信小Q能經過練習而學會飛行的人。

當我們成為父母,不也是如此嗎?原本不擅料理,為了孩子而開始下廚;原本不會畫圖、玩積木、講故事,為了孩子一件件去嘗試,是孩子帶著父母再次成長,就像小Q成功振翅飛行,也激勵大雄突破翻單槓難關,用心滋養生命的過程,就是當父母最好的回報。

「恐龍」題材的電影本身,其實就是提醒我們「夢想」

創作哆啦A夢的藤子.F.不二雄,作者之一的藤本弘老師是貨真價實的恐龍迷,在日本川崎市的「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中,重現了作者生前的書桌樣貌,桌上放滿了各式恐龍及化石模型,可見他對恐龍的喜愛,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第一部哆啦A夢的大長篇漫畫及電影會是恐龍題材。

在日本福井縣,更是真的有恐龍博物館,不僅是世界前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亦是國際級的恐龍研究和資訊中心;每年夏季,也會像電影中所演的一樣,舉辦限定的「化石挖掘體驗活動」,孩子們在挖掘化石的時候,想必也曾經跟大雄有過一模一樣的想法。

其實,已經滅絕的「恐龍」在現代還能屢屢登上熱門題材,本身就是在提醒我們夢想的不可磨滅:縱使成為了大人,也能像時光巡警吉爾一樣,以夢想支持著信念,讓兒時夢想成為探尋真理的火種與勇氣。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