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大人也要放暑假3 《花木蘭》——代父從軍不是因為「孝順」,而是因為「愛」

2020.07.24(F)
Article/ T Ediitor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重看《花木蘭》,才發現最動人的並非花木蘭與李翔的愛情,而是木蘭與父親的信任與愛。因為父親的愛,木蘭才能在舊時代裡活出不同於當時多數女性的樣貌;也因為父親的愛,才讓她勇於代父從軍。

你曾糾結於以「孝順」為名的親情勒索嗎?曾煩惱「親情付出」與「自我實現」之間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嗎?

《花木蘭》同名真人版在睽違22年後推出,也讓1998年上映、首度由亞洲女性擔任主角的《花木蘭》迪士尼卡通再度受關注。當年,這部片曾被批評為「太過西方觀點」;但長大後舊片回顧,才懂它為何受歡迎。

因為它從華人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嚴謹家庭倫理關係裡,加入一點西方觀點,為「代父從軍」找到新答案:木蘭替父親上戰場,不是因為「孝順」,而是因為「愛」。

愛,是在乎對方所在乎的

當父親說:「能保衛我的國家和家人,我覺得很光榮。」(It’s my honor to protect my country and my family)   木蘭此刻才懂,雖然生命誠可貴,但對父親來說,榮譽價更高。

「木蘭,你為什麼要代父從軍?」

以前在國文課本唸到《木蘭辭》,只知道「木蘭無長兄」,因而走上代父從軍這條路,但心中仍有困惑:她為什麼要替父親出征?如果害怕年邁父親受傷,為何不乾脆全家逃跑?她當時究竟體會什麼,才選擇男扮女裝上戰場?

而迪士尼卡通給了我們新詮釋。當皇上頒布徵兵令時,原本拄著拐杖的木蘭爸爸,一聽到花家名字被喊出來,立即把手中拐杖拿給身旁的木蘭媽媽,挺起胸膛,一跛一跛地向前接旨。

接下來,迪士尼給我們看到這一幕:接到軍令後,父親並沒有顯露出害怕或膽怯,而是站在當年伴他馳騁沙場的那副舊盔甲面前,拔起一旁寶劍試著揮舞。儘管年紀已大、身體又帶舊傷,揮劍力道和姿勢也都不若以往,但眼神中仍閃著火焰。這一幕,呈現木蘭爸爸內心不滅的榮譽戰士魂。

然而,一開始的木蘭並不懂,只覺得征戰沙場半輩子的父親,好不容易能退休頤養天年,為什麼又要接受軍令徵召入營。她激動地問:「能上戰場的年輕人這麼多,你已經老了,為何仍執意送死?」父親的回答卻是:「能保衛我的國家和家人,我覺得很光榮。(It’s my honor to protect my country and my family)」

聽到這句「honor」,木蘭此刻才明白:父親不怕死,只怕無法為國、為家爭取光榮;雖然生命誠可貴,但對父親來說,榮譽價更高。當懂了爸爸對「榮譽」的在乎,於是木蘭也選擇「在乎他所在乎的」,進而願意幫年事已高的父親出征,幫他守住這份榮譽。

因為真正的愛,是在乎對方所在乎的。

愛,是不把期待放他人身上

木蘭相親失敗,但父親安慰她:「雖然這朵花晚了,但我相信等它開花,一定會比其他朵都美麗!」   父親一直用身教實踐何謂真正的愛,也就是:我很在乎你,但你不需要照著我的期待過活。

或許你會問,如果一定得在乎對方所在乎的事物,並用對方想要方式付出,久了難道不感到委屈嗎?其實不會,因為真正的愛,是分擔對方的在乎,但不把自己期待放在他人身上。

這一點,只要看木蘭父女互動關係就能懂。故事一開始,木蘭正忙著準備相親,以迎合傳統思想下的「好媳婦」期待;然而,生性活潑、有主見的木蘭,沒兩下子就不小心把相親現場搞得雞飛狗跳,媒婆氣得大罵:「妳永遠不會替妳家族帶來榮耀!」

被徹底否定的木蘭,落寞地獨自坐在花園;而一向重視「榮譽」勝過「個人生命」的父親,卻完全沒責怪她丟花家的臉,反而在盛開的花朵中,指著一朵還沒開的花苞說:「雖然這朵花晚了,但我相信等它開花,一定會比其他朵都美麗!」

為什麼這些話對木蘭如此重要?因為父親一直在乎木蘭的在乎,但不會把自己對家族榮譽的期待套在她身上。因此,無論她數度相親失敗、或當外人以「你不該讓女兒參與男人話題」批評勇於表達的木蘭,甚至是她選擇男扮女裝上戰場,父親一直都用盡全力,讓她在舊環境下能活得更自信、更快樂一點,也從未把自己對木蘭的呵護,轉為以孝順為名的親情勒索。

這也讓木蘭儘管為了代父從軍而吃盡苦頭,但從未感到委屈。因為父親早就用身教,告訴她何謂真正的愛:我很在乎你,但你不需要照著我的期待過活;要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你永遠都比其他花朵來得美麗。

這些話或許現在聽來不稀奇,但畢竟花木蘭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古代體制,當時能講出如此溫暖話語的父親,想必極為信任、尊重女兒,也因而能培育出即便用現代眼光來看,都是極為勇敢、成熟的花木蘭。

這樣的愛,願意分擔你的在乎,但不把個人期待放在你身上,也因而不讓你感到一丁點的委屈或犧牲。

我不是因為「孝順」,而是因為「愛」你

在英文世界裡,找不到能完整翻譯「孝順」的對應英文詞彙,因為西方文化的家庭關係不談孝順,只談「愛」(love)。

為什麼我們會說孝順父母,但卻不會說孝順朋友?因為「孝順」一詞隱含上對下、長幼有序的階級關係;但我們談到愛朋友、愛家人時,僅僅是因為這個人,而非這個人的長輩身份。

台灣知名導演李安在1993年拍攝完探討華人家庭倫理議題的《囍宴》電影後,也說了這句話:「在我的思想裡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就夠了。」

因此,這部改編自華人文學作品、但加入西方觀點的迪士尼卡通,反而讓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機變得更動人。木蘭從父親身上體會到什麼是「愛」,也因此在危急時刻懂了父親的所思所想並決定踏上戰場;儘管這段付出一度讓她吃盡苦頭,卻不曾感到半分委屈,因為從頭到尾,她都是用父親教的「愛」,回饋給他、給世界。

很愛父親的木蘭,因而男扮女裝踏上沙場;而你又曾出於什麼原因、為了誰,而做出一些大膽決定呢?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