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管理大師們的過年教戰守則系列一》圍爐談話術 年菜篇 兩個理論 教你面對「酸問題」、辨別好親戚

2020.01.21(T)
Article/ T Ediitor

「在哪工作啊?」

「現在薪水多少?」

「有沒有對象呀?要不要幫你介紹呀!」

「在哪邊念書,功課怎麼樣?」

「畢業後打算幹嘛?」

這些關懷未必深厚,但也不是刻意數落,多半是希望過年「看起來像一家人」。然而,每年的網路貼文或新聞總也會報導「親戚酸問」,甚至多有拿自己小孩出來炫耀的心態,也造就「春節恐慌症」或「新年恐慌症」的說法,網路與各大媒體也有一系列的教戰守則。

究竟,圍爐的攻防戰是怎樣來的?

好長輩vs酸長輩:邏輯相同,行為大不同

首先,許多親戚很都是過年時久久見一次,平時不常往來下,很自然的會以「可視性高」的「工作學校、婚姻交友」最為提問,其背後的起心動念通常來自於以下三點:

  1. 見面短暫:久久見一次面實在沒話題,只好用這種方式以表關心。
  2. 長輩風範:例如幫忙介紹工作/對象、或是以人生經驗曉以大義。
  3. 親戚連繫:長輩間難表達情誼,將關懷放在兄弟姊妹的下一代上。

然而,新聞報導與社群媒體上也有網友PO文說明「某些特別長輩」行為,其模式從上述三點衍生,相較之下,較有著個人主義:

  1. 「只有」當天問候,且並非誠懇(是不是真心,一感覺就知道)
  2. 「佔有」長輩身分,且指點一二(全場只有他最懂,見識最廣)
  3. 「帶有」比較意味,且總要回話(這一年,他們家活得最精采)

有鑑於上述情況,又不想弄僵過年氣氛,我們不禁思考:

年輕一輩,要怎要回話,才不有得罪、彼此相安,免受氣?

年長一輩,要怎樣問話,才展現真誠、避免誤會,得尊敬?

「對方會快樂嗎?」 ─ 聽與說,都用同理心先想想

當在問話或回話之前,可以先思考,這樣「對方會快樂嗎?」也問問自己「我會快樂嗎?」,台灣知名資訊管理學者盧希鵬在著作《大排長龍更快樂─快樂經濟學的50堂課》一書中,認為快樂分為以下四個感覺:

價值感:覺得自己有用的感覺

富足感:想要的被滿足的感覺

寧靜感: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

安全感:不用擔心失去的感覺

如果你是長輩,在提問與回答前可以用「快樂四感」為對方與自己思考:

會讓自己感到優越嗎? ; 會讓對方感到貶低嗎? ─ 價值感

想贏得尊敬與關注嗎? ; 比較對方成就優劣嗎? ─ 富足感

能問心無愧與平靜嗎? ; 能使對方真誠已對嗎? ─ 寧靜感

是害怕自己沒面子嗎? ; 損及對方尊重尊嚴嗎? ─ 安全感

同理,晚輩們也能這樣做。

新年酸問最常見三大類  
薪水:
薪水努力中的:就說你要多努力,或說你老闆摳(表面上出氣,但暗指你沒能力進到好公司)
薪水列前位的:就說你一定辛苦工時長,沒下班生活,不如他家小孩薪水穩定,上常上下班  
交友:
沒交往對象的:就說你要多去走走、多認識人,質疑你的交友圈,生活不夠積極有交往對象的:就「身家調查」問工作、問薪水、何時結婚,然後再跟他孩子的對象比較一下  
婚嫁:
尚未有生育的:問你何時生小孩?怎麼不生?叮嚀不要讓兩邊長輩等太久!
已經有孩子的:就對孩子「近況調查」,問有沒學那個、這個,念公立或私立?

說以理、動以情 ─ 講「對」話勝於舌戰

為避免「對情緒者講理,點燃戰火;對理智者論情,自顯鄉愿」,行銷管理學中的「思辨可能模型」(ELM,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教我們面對不同情境時,該如何採取不同的說服方式。

該理論由理查派提(Richard Petty)與約翰卡喬鮑(John Cacioppo)提出,兩人認為人們會因為是否具有「能力與動機」而採取不同的思考方式:

具有者,會盡量地蒐集與考量相關資訊,稱為高思辯,中央路徑;

缺乏者,受主觀印象、認知與共識影響,稱為低思辨,邊陲路徑。

以此應用,對於晚輩來說,若問候關懷你的長輩是:

理性路線,可以用「資料、數據、具體成果」來與之溝通,說之以理

感性路線,可以用「故事、比喻、既往關係」來與之溝通,動之以情

同理,若遇到的是特殊長輩,可以先用「快樂四感」先來「同理對方、整理自己」,找出問話後面的動機,再用「思辨可能模型」決定採取的說服方式。

切記,長輩要的是尊敬、要有能夠漂亮上下的台階,是面子;晚輩要的是尊重,要得是看見努力不要比較,是裡子。或許一年就相見這樣一天,不妨就讓同理心成為今年的共同語言,成為家族中可愛的親戚。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