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腦力代謝症候群2 │ 舉一反「刪」 告別上班族失憶症,你該多學一種語言

2019.08.27(T)
Article/ T Ediitor

要交代同事工作,拿起電話卻忘了原本想打給誰?準備到超市採購日用品,出門時整理好的購物清單卻不小心忘在了桌上。以上情形常常發生在生活中,總讓人感嘆自己老了,腦袋好像越來越不靈光。

我國從今年3月正式步入高齡社會,7月下旬剛剛通過了〈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保障並促進45歲以上民眾的就業權益。每個人都會變老,45歲的門檻彷彿一轉眼就會到達。進入職場幾年後,年齡數字咄咄逼人、體力也節節下降,中年危機在前方招手,你是否已作好萬全的應對準備?

變老不可怕,退化才可怕

撇開福利政策的定義,幾歲算年長,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答案。許多人害怕變老,除了擔心外貌、生理上的變化之外,更害怕的是,原本的能力會逐漸退化消失,從「做得到」變成「做不到」。

退化這個字的英文是degeneration,開頭的字首de-,意味著下降、減少、無法達成,而字根-generation則是產生、生成的意思,組合在一起表示「無力再生」,運用到身體機能上,就成了功能下降、沒辦法達到以前表現的「退化」狀態了。

但是對醫生而言,退化跟老化並非同一件事。老化是生理功能隨著年紀自然衰退的結果,退化卻不一定,只要照護不周,年輕人也可能退化得比老年人嚴重。

因此,別因為自覺不年輕了就開始「放任」自己退化。日本北九州的連鎖藥妝超市39Drug開設在中高齡人口較多的社區,每天開放一段早晨時間給長輩們打工,由長輩來服務長輩,因為理解需求所以更為貼心,收到外界極大的迴響。

積極走出家門,藉由幫助他人、與人群互動,獲得更高的生活滿足感,長輩們都如此熱情擁抱生活了,還沒退休的你,又怎麼能把年紀拿來當「做不到」的藉口呢?

打造大腦的健身房,掌握雙語讓你更聰明

不想退化,就要持續鍛鍊,提高新陳代謝的效率來保持最佳狀態,不只對待身體應該如此,大腦也一樣。除了玩數讀、打麻將來讓大腦運動之外,許多研究顯示,雙語使用者的大腦,比只會說單一語言的人還要靈活聰明。

慕尼黑大學語言學家裏恩(Claudia Maria Riehl)指出,有雙語能力的人,大腦需要在不同語言間切換,在使用其中一種語言時,會抑制另外一種語言。這樣不停對大腦下指令提出要求,等於持續訓練大腦的靈活度與反應力。而且因為需要時常轉換語言的關係,大腦會一直注意周圍狀況,隨時處於「準備上台」的狀態,靈敏度會提高,觀察環境和捕捉細微訊息的能力也會跟著變強。

在這樣潛意識的腦力鍛鍊之下,就好像讓大腦在健身房做運動,將認知功能維持在顛峰,自然也就能避免退化的威脅了。

學語言,也學情感交流

「但我平常沒什麼機會碰到外國人,還要學外語幹嘛呢?」你不知道的是,活化腦部細胞的語言學習,竟然也能活絡我們僵化的人際關係!

許多人埋首工作多年後,才發現生活圈幾乎已縮小定型,社交能力也逐漸衰退。約克大學心理語言學家特倫基奇(Danijela Trenkic)表示,「掌握外語的最大好處是能和更多的人交流」,學習新語言會促使我們主動尋找使用機會,而跟說同一種語言的人交談,則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使用、並學習下去。

人類本能傾向亟欲跟他人透過溝通建立關係,「創造情感紐帶是讓你更善於語言學習的原因」特倫基奇補充,因為連結感是人類的基本情感需求,使我們在群居社會中獲得歸屬感及安全感。擁有活絡社交關係的人,認知能力、心理狀況都會比孤單者健康、強壯許多。

拉家人、朋友一起學,揪同事一起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機會結交新朋友,肌肉不使用會退化無力,社交能力也一樣。透過不停鍛鍊保持心理健康,才有能力走出日漸狹小的生活圈,看看新世界。

與其每天哀嘆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不如身體力行,讓自己過得比從前更有活力。多學一種語言,切換雙語腦,除了可以拓展生活圈,更不怕大腦失憶退化來敲門!

關於TutorABC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