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腦力代謝症候群1 │ 假知識太多 清除容量,先排掉「第三者效應」騷擾

2019.08.27(T)
Article/ T Ediitor

「沒滿三年就換工作,人資批評弄壞履歷」

「年輕人工作換太快,企業擔憂不夠穩定」

  每次換工作念頭一浮現,你是否想起這些熟悉媒體標題,並暗自思考:「在這間公司沒滿三年前,為了不弄壞履歷,先忍忍吧。」許多人雖然不認同「一份工作至少待三年」說法,且明明在工作上已很難學到新東西,或碰到更好的跳槽機會,卻因為擔心其他人都「乖乖」待滿三年,害怕未來求職時自己的履歷在其中顯得特別「不穩定」,於是不敢離職也不敢跳槽。為什麼呢?

原來,與其擔心其他人,我們更要擔心心理學領域的「第三者效應」(The Third-Person Effect)。

美國大兵為何提早撤退?因為「我」相信「其他人」會相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和日本相互為敵,當時美軍駐守在太平洋某個小島,軍隊主要由白人軍官和黑人士兵組成。日軍故意透過飛機在小島上空中投放一堆宣傳單,傳單上寫著:「這是一場針對白人的戰爭!日本人和有色人種並無任何過節,請黑人士兵們別為白人軍官平白犧牲性命,並儘快逃亡或投降。」

  黑人士兵收到傳單的反應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合理推測,白人軍官大概都傻眼了。

原來,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美國南方強制實行種族隔離制度,黑人和白人分別上不同學校,在火車或公車上也得坐不同位置;雖然美國官方當時宣稱「隔離但平等」,但實際上卻讓黑人處於經濟、教育以及社會上的弱勢地位。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約是20世紀中,當時施行已久的種族隔離政策早就讓有色人種心生不滿,抗議行動也即將風生水起。因此,當白人軍官看到傳單內容,內心深怕黑人士兵會受到心理戰影響,最後竟下了一個預料之外的決定:提早撤退。

三人最容易中招 ─ 愛面子、不想當笨蛋、要看起來聰明

  明明是針對黑人士兵喊話的宣傳單,為何反倒逼得白人軍官做出日軍期望中的決定呢?

  美國學者W.Philips Davison後來研究這段故事,並於1983年發表「第三者效應」理論。他認為多數人都「自我感覺良好」,往往把自己想像得比別人更獨立思考、更不受媒體左右;而為了避免「盲目的他人」受到不良媒體內容影響,因此這位「相對清醒的我」,就會像二次大戰裡的美國白人軍官一樣,做出傳單內容所期望的行為。

  他因此得出結論:我們平常看的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內容之所以能影響大家,並不一定是聽眾或讀者真的相信那些內容,而是因為我們相信「其他人」都是豬隊友、都相信那些內容,因此選擇做出相對應行為。

  原以為「眾人皆睡,唯我獨醒」,但事實更可能是:你,沒有你想像中的有獨立思考。

長出「代謝腦」,別成為自己的豬隊友

  發展至今,輿論和媒體早已把第三者效應「發揚光大」,最常見的就是過度宣揚職場競爭或人生競爭。

  瀏覽一下熱門商業文章,往往會看到「大數據時代到來,資料人才成搶手貨」以及「人工智慧搶飯碗,語言翻譯人才不再吃香」等標題。儘管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確是未來社會趨勢,但如果看了這些內容,就認定「其他人」會受影響而一窩蜂,因此自己也立刻放棄正在學習中的語言,並改投入資料科學領域,那就剛好正中媒體下懷了。

  難道,因為今年某某領域熱門,我們就得改投入該領域?那如果明年熱門的又是其他領域該怎麼辦?難道,因為機器未來能翻譯各種語言,我們就乾脆停止學習語言了嗎?那如果自己另一半是外國人,難道就得一輩子靠機器翻譯來溝通?

  如同開頭提到的「一份工作至少待三年」論調,雖然不少企業確實會考量求職者穩定性,但如果自己在這份工作上已經毫無可學習地方,或是有更好機會敲門,為何要擔心其他人盲從「穩定」而間接讓自己履歷變得「不夠穩定」呢?

  第三者效果對職場人的重要意義是:別太在意媒體或網路鋪天蓋地的內容,別被所謂的風潮所囿,好好地沈下心,思考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以及擅長什麼,再據此規劃職場的下一步。

  與其擔心其他人是容易被蠱惑的「豬隊友」,不如先當自己職涯上的好隊友!因為不只人體要新陳代謝,個人職能也要新陳代謝,如果現在的工作已經讓你意興闌珊,請勇敢離職,並到另一個更能學習的地方吧!



關於TutorABC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