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善用科技力,玩出語言力 下班下課無力學習不是你懶,而是對老派教育不耐煩

2019.01.25(F)
Article/ T Ediitor

「單字錯一個打一下」與「手拿單字卡A-P-P-L-E的逐字母背誦」相信對不少人超有感,這種古老的方法比起去年Piko太郎的PPAP(日本搞笑藝人古坂大魔王,本名古坂和仁)卻讓人背不起來,但這首洗腦歌卻馬上讓人記得Pen-Pineapple-Apple-Pen,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好玩、有趣」。

「玩」不單單指玩樂,更是透過不斷的嘗試和想像,去思考不同組合所帶來的各種可能;例如將大數據、人工智慧與互聯網平台之結合可以用在被國人普遍認為重要的語言學習上,實現的虛實整合。

台灣自主進修現況 知名人力銀行調查顯示,88.7%的上班族認為透過進修加速職場翻身,當中73.9%者有進修意願,其中白領人士最有興趣在語言學習方面投入佔66%、其次依序是資訊科技(佔41.6%)、行銷公關(33.2%)或選擇學歷升級(29.5%);藍領人士則是在料理烹飪上願意花時間投入。對於進修後職場翻身的期待年限為4.5年。

新的事,一但熟悉就成了傳統

事實上,人類用資訊科技工作早已行之有年,但把科技真正運用在教育與學習上卻每隔好幾個世紀才有顯著的改變。

從電腦問世以來,科技改變我們與工作夥伴「互動」的關係。我們用雲端作業系統與夥伴共同編輯文書,用資訊系統分享、管理公事,用推陳出新的通訊軟體與同事聯絡、交流工作進度,用線上會議軟體和跨國同事或客戶開會、談生意;種種的科技應用,都是為了打破關係疆界,讓互動更順暢。

因此,在工作的領域裡,我們與科技關係非常親密,甚至熟悉到彷彿覺得這些科技應用工具已存在已久;但在學習的領域裡,我們卻對科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生活和工作中常見的科技硬體;陌生的,則是不曉得該如何在學習時用科技與之互動、建立關係。

「科技走進教室」從來就不是新鮮事,從早期的投影片、簡報講義到現今的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科技硬體一直都在教室裡佔有一定存在感。然而,過去科技從來沒有真正改變學習場所中的互動關係模式,「老師講解、學生聽課」的傳統單向模式在今日的學習場景依舊常見。

當我們嘗試用科技改變師生互動模式,科技將真正走進「學習」,引領教育創新。

教育因為科技改變是真的嗎?
印刷術(15世紀 ),讓本來抄寫困難、生產不易的知識內容,可以大量的標準化印製網際網路(20 世紀),讓知識不在只是透過單向給予,成為廣泛的資源,可以主動搜尋與取得AI與大數據(21 世紀),讓知識精準、有效、智慧的個人化,真正實踐因材施教的個人化價值與有教無類中人人皆有教權的平等觀念。

網際網路讓知識不在只是透過單向給予,更像是資源庫可以主動搜尋與取得,改變了教育知識傳遞的方式。

新的事,搬到其他領域就成了創新

回顧工作領域中使用科技與夥伴互動的歷史,我們對科技從來就不陌生;而這份熟悉搬到教育領域後將引領教育創新,線上視訊軟體在工作領域與教育領域間的應用就是經典案例。

遠距工作崛起後,我們開始習慣用線上視訊會議軟體進行跨國會議,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遠距工作模式之所以出現,也是為了解決人文議題。

50、60年代的歐美社會,雖然開始有愈來愈多高教育程度的女性進入職場,但彼時社會氛圍偏向保守,認為女性即便擁有工作,也必須全權負起家庭照顧責任,因此她們面臨角色衝突,工作、職場兩頭燒,不少優秀女性甚至被迫提早退出職場。

在這樣背景下,遠距工作因此成為企業留住優秀女性人才的利器,透過科技改變同事與同事的互動方式,不僅幫企業留才,也替女性撐起職場一片天。

有別於把教室課程錄影後放到網路上,線上視訊科技搬到教育領域後,正好打破地理界線,也改變語言學習的互動模式。當更多的新科技走入學習,將縮小資源差距、師資限制,並打破關係的疆界,讓教育與學習開始以科技為基礎,打造適用於不同人、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學習內容。

網路的視訊技術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遠距工作與會議的空間,應用在教育上則成了把教學現場從學校轉移到戶戶家中的利器。

這一群人用科技練習語言

今年夏天TutorABC啟動的「百人百堂英語實境賽」,正是一群人透過玩科技,練出生活英語力的實踐。

百人百堂英語實境賽是為期四個月的積分制競賽活動,針對100名19歲到28歲年輕族群,每人免費提供100堂全額在線英語課程。在這四個月裡,參賽者每天要上一堂英語課,平台結合AI人工智慧,依據不同參賽者的需求、程度、興趣,每天匹配多元化教材內容,中間也穿插各種需以英語來完成目標的任務挑戰。

對於透過科技平台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直接與具有英語文授課認證資格的外籍老師來學習語言,來自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的林震奇就認為,在這就是一個可以與許多真人在線上溝通的練習機會。

此外,來自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的何欣容也認為自己的生活中很常接觸到英語與英文,而TutorABC的線上真人互動教學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語環境,正好可以給自己一個進步與學習的機會。

“線上教育”與“線上學習”差在哪?
一般來說,將線下教室中的課程錄影後上傳至網路,都稱為“線上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去搜尋、使用之,但並不能產生如現場教學的雙向互動;而“線上教育”則透過「網路、影像技術、真人互動教學」,把「教育現場」透過雲端平台搬到每個人的家中,因此再也沒有線下教學(在教室中)才叫做實體教育或現場教育。於線上,兩者都存在著,且還能無遠弗屆、超越時空的傳遞教育知識。
本屆的「百人百堂英語實境賽」就是透過玩科技,來練出生活英語力。AI人工智慧,依據不同參賽者的需求、程度、興趣,每天匹配多元化教材內容,中間也穿插各種日常挑戰任務。(活動代言人:林彥君、哈孝遠)

讓語言回歸為有意義的事

當未來教育透過科技進行虛實整合,並改變語言學習的互動模式,語言也將回歸「關係連結」的本質,TutorABC的DCGS(動態課程系統)就是以AI與大數據將個人的英語文程度、學習進度、興趣、個性,進行分析,匹配出專屬個人化的課程與學習路徑,將適性與程度相當的學員匹配在同一個小班制課堂中,學員就能透過這一個小型社群來進行實際演練,讓同儕間互動互學習的影響力帶出具體效果。

許多人常開玩笑地說,要學好一個外語,最快的方法就是交一個當地男/女朋友,這句玩笑話其實道出部分事實: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是與他人建立關係、創造連結;而溝通,則是讓這段關係和連結可以更順暢進行的一段過程。

不論是當地人交朋友,或是與當地企業合作生意,學習語言都是為了建立關係;因此,當科技走進語言學習,科技的應用也應該打破關係疆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更快建立。

當語言回歸本質、當科技回歸人性,學習語言就能實踐日常練習,並在日常中與他人建立一段有意義的關係。現在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了,是否我們依然該把教育留在旋轉盤電話的時代?還是運用科技的進步,顛覆老派教育的學習方式,來擁有一個能精準、有效、智慧的下班下課後學習人生。

人工智慧未必始以人形機器人的方式展現,但其與大數據的結合則有助於達成因材施教的個人化教學,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套自己的學內容與進度。

【關於TutorABC】

TutorABC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集團iTutorGroup旗下平台,由美國矽谷技術團隊研發創立,服務對象從青少年到企業專業人士,憑藉獨創、獲得專利的「動態課程系統」(DCGS,Dynamic Course Generation System),媒合學習者與全球外籍顧問,精準打造定製化課程和教材,開創獨有的在線真人互動及實境教學模式。在全球80個國家、100個城市,擁有5,000多位員工及超過30,000名外籍顧問,每年提供超過3,000萬堂在線教育課程,客戶遍及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TutorABC企業品牌精神—以科技創新,重新定義教育產業。TutorABC的出現印證了科技的發明,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創造全球化學習需求,運用科技的輔助,讓英語學習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紀元,改變了人類學習的方法,塑造出未來教育。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