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被《朗讀者》感動?不如也給孩子寫一封信吧!

2017.05.16(T)
Article/ T Ediitor

被《朗讀者》感動?不如也給孩子寫一封信吧!

重拾文字的力量,向孩子傳遞你的愛!

 

《見字如面》、《朗讀者》的火熱播出,讓大家重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當讀信人將文字一一念出時,回憶也隨之而來。 聽過了那麼多別人的故事,你會不會也想給孩子寫一封信?

 

其實,寫信是全世界的人們都會選擇的一種溝通方式。 英美文學史上的很多名家在創作其代表作之余,也都是勤勉的書信寫作者。 今天小v就帶大家閱讀幾封外國名家寫的書信,向名家們學學該怎麼和孩子寫信?

 

 

像朋友一樣給孩子寫信

 

英國18世紀著名的外交家、文學家——賈斯特菲爾德的著作《至兒家書》(Letters to His Son),就是他寄給兒子的書信的合集。

2

 

賈斯特菲爾德從兒子未成年時就開始給他寫信,把自己寶貴的人生經驗和處事感悟毫無保留地告訴自己的兒子,信件主題也涉獵地理、歷史、經典文學、政治等多個領域,而他的兒子或許也正是在這樣長久的影響下,後來同樣成為了英國傑出的外交家。

 

《至兒家書》中的書信後來成為了西方貴族式教育的典範,其中很多忠告到今天依然適用,被譽為「一部使人脫胎換骨的道德和禮儀全書」,牛津大學更是將其列為該社「世界經典」系列之一。

3

在《父子關係應該像是朋友關係》這一則信中,賈斯特菲爾德這樣寫道:

 

When you write to me, suppose yourself conversing freely with me by the fireside.

 

在你寫信的時候,應假設你自己正坐在壁爐旁邊自由自在地同我交談。

 

他宣導的是父母和孩子平等相處,朋友般互相尊重更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這對於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如何溝通、培養感情有深刻的啟示。

4

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都有自己熱衷的事物,家長或許不能完全理解。 於是,寫信便成為了父母與孩子間含蓄地表達情感,溝通理解的一種方式。 家長不如在信中問問孩子喜歡這個事物的理由,如朋友一般,用更相容並包的心態去和孩子敞開心扉。

 

將書信作為孩子的指路明燈

 

而在指導孩子走好人生這條路時,也有名家選擇給孩子寫一封信。 《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菲茨傑拉德在自己的女兒生活迷茫,缺少追求理想的鬥志時,就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他這樣鼓舞女兒:

 

Fo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you have something in your belly, some real gusto for life—a real dream of your own—and my idea was to do something solid before it was too late.

 

你身上依然存在美好的品質,一種對於生活的真正激情——一種屬於你自己的真正的夢想——我的想法就是抓住機會,讓它變成你實實在在的品質。

 

當菲茨傑拉德的女兒收到父親的信件時,肯定會因為受到重視和平等對待而感到激動。 她也會想向父親回一封信,用文字表達平時沒有說出口的想法和情緒。

5

 

有時,文字比口頭對話的力量更強大。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主動給自己寫信。 讓孩子把自己平時的感受和想法轉化為文字,或者把自己的煩惱一同寫入信中,讓家長來為孩子分擔。 坦誠相待更能拉近雙方心的距離。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生如有知己,應以自己的孩子為最。 」和孩子做朋友,交換書信,該是多麼美好的事啊!家長們,不妨現在就給你的孩子寫一封信吧!

6

 

小編的話:

 

不管是《見字如面》中含蓄細膩的中國書信,還是外國名家家書中對孩子的諄諄教誨,都讓小v感受到了書信的力量。 通過信件把想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把孩子就當作是自己的朋友般對待。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去追逐心中的夢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同樣也是tutorJr的使命!

 

tutorJr全球領先的青少年全知識學習平臺,專為5-18歲的青少年提供包括青少年英語、數學、託福雅思等課程。 憑藉獨家研發 DCGS動態課程系統,根據孩子的年齡、水準、性格愛好等量身定制學習內容,守護每個孩子的不同與自信心,打造「你專屬的國際學校」!讓孩子得到從語言到能力的全方面提升,跨入精英教育的大門,開啟更高起點的人生!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