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陳之華專欄: 從前,她們跟我去博物館、美術館, 現在,換我跟著她們跑~

2016.01.07(T)
Article/ T Ediitor

這幾年,我在澳洲看了不少以東亞藝術為主題的展覽,對當代亞洲藝術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接觸,這要歸功於我的兩個女兒,因為她們這幾年來對藝術文化,尤其是視覺藝術的認識及研讀,愈來愈寬廣,除了西方藝術外,同時也對各類型的東方文化藝術與當代創作,有著極濃厚的興趣。

過去兩年間,我們每兩個月會買一本五元澳幣的澳洲藝術展覽手冊,一拿到手,小女兒通常就會先看過一遍,她興致勃勃地勾選出住家城市裡想要去看的藝文展覽;若有機會,也會再看看距離車程三小時的雪梨,是否也有想去看的展出。於是,我就開始跟著她們跑「攤」,一起利用不同時段的假期,四處去看各式的藝術展。

每回看到女兒們觀賞展覽的認真模樣,我真是甘拜下風,相比起來,我像是「沾醬油」,點到為止;除非有特別觸動、感受深刻的作品,我才會多駐足瞭解。但她們幾乎不會錯過任何作品,把說明看得好仔細。漸漸地,較偷懶的我,得三不五時問我家妹妹,剛剛那個展覽廳某件展品所要表達的意涵為何?艾未未那兩大幅的毛澤東畫像,為何有一橫一橫的粗線條呢?

我不太知道她們到底是從何時起開始對藝術有這麼大的興趣,但我知道,在她們小的時候,我確實帶她們去過不少博物館與美術館。住歐洲時,我們會利用假期去各地旅行,每到一處,會儘量去看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幾年後搬回臺灣居住也不例外。每次歷史博物館、北美館、故宮或其他處有展出,不論是常態或特展,我們會撥空前往,即便臺北住家附近有任何的展出或公共藝術,她們也會特別留意。

在她們分別是八歲及十歲、我們還住北歐時,有次爸爸工作忙,我們三個女生就利用假期去了一趟愛爾蘭。那次的小旅行,我們一起到愛爾蘭都柏林的「作家博物館」,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個靜態展出,孩子們大概會覺得無聊。結果因為館方提供每位訪客免費語音導覽,她們就這樣邊聽邊看的全程走了一遍,觀賞、聆聽著一件又一件的文獻作品與攝影展品,全程聽得津津有味,也愈看愈有興趣。當時,我悄悄地發現,媽咪逛博物館的能耐,竟已遠遠不及女兒們了;我像是「走馬看花」,她們卻是用心認真。

小時候,我帶著孩子去看博物館、美術館,將它們當成是一個景點、活動,沒有給任何「非看不可」、回去要寫報告或心得日記的壓力。我們很自然、隨性地看,喜歡高興就好;也不免俗地去看巨作或名畫,畢竟名作當前,別說大人想看了,連孩子也不想錯過呢。

目前,兩個讀大學的女兒都選讀了雙學位,也分別有一個藝術學位;現在,她們看展覽,看得更是認真、專業了;連我也開始對她們各自所學的藝術領域與創作,感到高度的興趣,我開始學會分辨出不同的繪製方式與創作手法,也更關注攝影的表現方式與藝術了。

從前,我因著自己的興趣與喜愛,帶著孩子們去看博物館和美術館;才這麼十年多一點點的時間,她們卻回報給我一個更多、更深的藝術感觸與體驗。現在,換我得跟著她們跑「攤」了~

這,真是我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意外獲得的驚喜與無價的「回報」呢!

(圖片由陳之華提供)

 

特約專欄作家  陳之華

現為自由作家、專欄作者,目前旅居澳洲坎培拉,曾居住於北歐芬蘭六年,也曾居住英國、美國、奈及利亞等國多年。著有:《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美力芬蘭》、《成就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等書。

值得借鏡!芬蘭的英語教育|陳之華03

 

讓孩子用有興趣的主題來學英語!愛跳舞的小女孩怎麼學英語呢?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