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

打造適性學習環境,偏鄉孩子夢想高飛|楊傳峰

2015.01.29(T)
Article/ T Ediitor

TutorABC教育夢想家特輯

打造適性學習環境,偏鄉孩子夢想高飛|楊傳峰

十幾年前,楊傳峰老師在教師甄試的試場上被問到:「老師不是萬能,學生這麼多,你怎麼幫每個孩子找到出路」他說:「我做不到,但我可以盡量去嘗試。」因此在教學現場,他不斷地提供各種機會,希望可以觸發孩子的任何可能。

打造適性學習環境,偏鄉孩子夢想高飛04

楊傳峰

彰化縣二水國中教師

《孩子,我和你們同一國》作者

2013年教育部師鐸獎

2012年教師會SUPER教師獎

2012全國創意教學KDP國際認證獎,社會領域甲等。

2012全國學校經營創新KDP國際認證獎,學生多元展能組特優。

[embedplusvideo height=”480″ width=”640″ editlink=”//bit.ly/1ER2B2s” standard=”//www.youtube.com/v/OMEeys-sVog?fs=1″ vars=”ytid=OMEeys-sVog&width=640&height=480&start=&stop=&rs=w&hd=0&autoplay=0&react=1&chapters=&notes=” id=”ep5497″ /]

世界像一面鏡子,讓學生照見更好的自己

經濟上的困窘使得有些學生回家之後還要幫忙務農。甚至有學生幾天沒來學校,原因居然是家裡沒錢繳健保費,為了省下醫藥費,家長只好把生病的小孩放在家裡。在如此拮据的環境下,家長和學生可能都無暇顧及學業,因此對這些孩子來說,學校生活就是他可以學習的唯一環境,出身偏鄉,隨後也到偏遠地區任教的彰化二水國中學務主任楊傳峰表示。

那麼學校可以給學生什麼?在全國都在談論教改的同時,多元學習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即使資源匱乏,楊老師和校方還是想盡辦法籌措經費,讓學生在學校擁有的機會不單單只是學科,還包括了許多課外學習,像是管樂、田徑、巧固球、獨輪車等社團,營造多元學習的環境,讓孩子能夠藉由接觸不同的事物,從中探索找到自己的興趣。同時,也藉由這些活動可以外出比賽的機會,讓他們接受各種刺激,找到努力的方向。

楊老師回憶起小時候在學校時,老師也常帶他們出去見見世面。只是當時他就是抱著一種出去玩的心情,等到年紀增長,他才了解到這種文化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他認為偏遠地區的孩子不能老是困守在這裡,他們必須走出去,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因此,兩三年前,他開始帶著管樂隊的學生到嘉義管樂節看踩街嘉年華。當學生親臨現場,看到各國管樂隊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和讓人目不轉睛的華麗隊形變換時,不禁驚嘆大丈夫當如此也。足球隊也是如此。在沒有專業教練的情況下,靠老師義務幫忙,隊上的學生依然認真練習。即使總是慘遭滑鐵盧,每年也都自告奮勇參加比賽,有一次,楊老師好奇地問,為什麼明明知道會吃敗仗,還是堅持要參加比賽?學生回答:「我們就是想出去,看看自己和其他學校的差別。」證明了見識可以激發學生想要變得更好的心,幫助產生學習的動力,也讓他們找到生活的重心。

學校考試不是唯一,應幫學生找到得分的位置

多元學習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幫孩子找到可以努力的目標,讓學業成就低的孩子,也能找到成就感,不會因此喪失信心。楊老師說,一個班上如果有十個會讀書的學生就已經不錯了,那麼其它孩子的權益呢?如果在學校沒有學習動機,不知道自己來上學的目的,那麼學生是不是就好像是被關在學校裡。「這裡是開放式的校園,學生們還是開開心心地來上學,就是因為我們給了他們嘗試不同領域的機會,有了投入的目標,才能找到歸屬感。」楊老師說。

「想想看有多少小孩在教室裡失去成就感。如果只有國英數自社這些當作評量的標準,有多少人會在這裡被犧牲掉。」楊老師語重心長地表示。

如果孩子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應該都能有很好的結果。曾經他有一個學生很喜歡烹飪,但是她的媽媽卻很反對。他對家長說,你可以逼你的女兒念書,將成績提升,可是這可能會讓母女關係降至冰點。換個角度想,如果你讓你的女兒在假日的早上為你煮一頓美味的早餐,一起說說笑笑享受愜意的早晨,這樣不是很好嗎?一個月之後,媽媽特地抱了一箱南瓜來感謝楊老師,說她從來不知道原來自己女兒的手藝這麼好。聽到這些,楊老師心裡很高興,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受到家人的支持,那麼學生就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有了信心和成就感,開始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打造適性學習環境,偏鄉孩子夢想高飛02
楊老師帶學生體驗課文裡所描述的山的樣貌,讓他們得以親身感受聆聽課文裡的情意,不僅加深印象,生活也多了回憶。

學習不僅限於教室,應從生活中找答案

偏鄉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師資不足且招募困難。到底偏鄉和城市的差距有多少?楊老師說:「是差異不是差距。」城市和鄉村的確不同,那麼就看老師可以如何運用手邊的資源來彌補不足。

在他所任教的二水國中,有攀岩場地、大操場、腳踏車步道、水圳等,楊老師上課時就會將這些帶進教學裡,他認為教室不是只有黑板和課桌椅這種樣子,身邊的人事時地物都可以是學習的場域。例如:當學生引導閱讀洪醒夫的〈紙船印象〉時,他便將學校附近的水圳當作教室,讓學生放紙船;讀到〈碧沉西瓜〉時,他帶西瓜到教室裡和學生一起吃;某課的主題是「分享」,於是他帶著學生到後山的涼亭,讓他們一邊吃著自己帶的餅乾一起在涼亭吃吃喝喝。

教授國文的楊老師認為,作者之所以可以寫出一篇文章並不是因為讀了誰的作品,而是因為自身的生活體驗。因此,他希望不只是帶領學生讀課文,而是以閱讀文章為契機,親身感受生活的各種風景,如此一來,這些經歷才讓課文對學生來說有意義。

打造適性學習環境,偏鄉孩子夢想高飛01
楊老師說,在學生騎單車前往上課地點的途中,學習就已經開始。

學習英語首重環境,家長的陪伴是關鍵

英語教育可能是城市與鄉村最明顯的落差所在。在偏遠地區除了正規的英語課之外,學校幾乎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運用,只能靠學生自己課後去補習上課。可是即使有學生每天都去補習班報到,英語成績也不見好轉。

「不管是英語或是其他科目的學習,如果少了家人的陪伴,無論學習的管道如何多元暢通,環境沒有被建立,還是無法刺激學習」楊老師強調。

他認為英文是否能夠學好的重點在於有沒有「學英文的環境」。他的太太在一所只有三十多人的小學擔任英文老師,學生每個星期上一堂英文課,但是每回上課,她發現學生的程度還是停在原點。原因就是家裡沒有營造說英語的環境,如果家庭主要以台語為溝通語言的話,甚至連說中文的機會也很少。以中文或英文來說,可以接受語言刺激的機會顯得不足。

他分享,曾經學校有試過用網路通訊軟體與外國老師連線。對偏鄉的孩子來說,能夠看到外國人是很開心的事。學生也可以藉由分組討論選出上課的提綱,與外籍老師互動對話,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刺激,這樣資源的挹注很有幫助。只是即使學校能提供資源,可是如果家長本身認為學英語不重要,或者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關心的話,刺激學習的環境沒有被建立,學習很難出現成效。

培養國際觀,先要知道世界的美好

為了讓孩子了解國際觀和英語的重要,楊老師正在做的,就是盡量讓學生們看見越過嘉南平原的風景。

他認為,英語力是決定學生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他常跟孩子說,交通發達讓區域性的人才流動變得普及,你的競爭對手並不只在台灣,還包括東南沿海的國家甚或更遠的地方。如果要提升國際競爭力,語言會是第一要素。

「但是如果你只是灌輸孩子國際觀很重要,英文很重要,孩子不會懂,甚至他們的父母也可能不認為英語很重要,但只要你帶他們出去和真正的外國人聊天對話,情況或許就會不同。」這是楊老師希望努力的方向。

因為和附近教會的關係不錯,他會主動幫學生爭取和從國外來的青年團契團員互動,藉由招待外國人尋訪鄉里,一起參與各式活動,學習真正接觸外國人時要怎麼表達、溝通,透過親身體驗的方式,這才讓他們知道原來學英語可以有這些目的,而不只是為了學校的考試。楊老師認為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他希望對學生來說,婆娑的海洋不是困住他們的柵欄,而是通往世界的大道,了解英語能力的重要就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去。

因此,即使比起資源豐沛的城市,偏鄉地區的教育環境不盡理想,楊老師還是不斷地為孩子製造機會,期待幫他們找到方向。對他而言,學校不只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引領他們看見世界的窗口。

文字影像由TutorABC提供

 

★推薦★我要!TutorABCJr現在開放8-18歲學生,免費線上學英語!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roaden Your Reading